胡友臣:年轮有时是艺术的窄门

来源:胡润百富
作者:Chris
发布时间:2017-08-10

生命通过画笔在画布上的舞动凝结成像,亦具体、亦抽象、亦意会、亦误会。每一件作品的完成都是我生命的一段终结,用生命做艺术,用艺术终结生命,让生命由艺术语言表述思想存在于精神之中的不确定状态。 —— 胡友臣

IMG_9759_副本1.jpg


胡友臣

1977年2月出生于河南,200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同年,胡友臣荣获河南省青年油画展三等奖。自2001年起,定居上海,就职于建筑设计院,担任设计师一职。2013年,胡友臣在卢治平老师主持的半岛版画工作室学习版画创作。2014年,他在上海成立工作室,开始自由职业艺术创作。


个展

2000年 胡友臣油画作品展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2016年 第20届上海艺术博览会青年艺术家推介展

2016年 《以纸为本》上海外滩梵华艺术中心联展


与当代相关的成长年轮


年轮是什么?是树的成长轨迹,年轮可言说却无法印证,印证之日便是毁灭之时。艺术不同,艺术需要传递,需要印证,当代艺术更是将印证作为首要,这个印证的过程便是视觉张力的传递。表达视觉张力是当代艺术所注重的一个基本点。青年艺术家胡友臣便是这样一位专注于视觉表达的绘画者,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我能感受到年轮的痕迹,这个痕迹有时很抽象,有时却异常清晰,胡友臣在绘画时,经常会用抽象的观念来掩盖写实的真相。


9p(300X300)_副本1.jpg

《9p》 300x300cm 布面、丙烯、水墨综合材料


友臣少年时喜欢书法,为了一句“力透纸背”便在手腕上挂15斤秤砣,十二、三岁立志成为一个画家,努力尝试各类与绘画相关的学习,比如晚自习时跑去火车站画速写,听别人称画家,感觉特别满足。那时的友臣比较喜欢莫奈、塞尚、梵高、德加、库尔贝、怀斯等。问题是,那个年代的学画者似乎都有这样的经历,而这样的经历会影响整个艺术年轮的走向。


《2016.3.9》 150X180cm 布面、丙烯、水墨综合材料.jpg

《2016.3.9》 150x180cm 布面、丙烯、水墨综合材料


这些年他一直在寻找一种视觉上的创新,创新很难,有时需要把自己清空。大学时,友臣受赵无极、康定斯基、塔皮埃斯和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开始专注于抽象。到上海后,接触了大量现、当代的国内外优秀作品,开始注重于材料和工具的运用,苦于没有自己的艺术语言。直到有一天看到一块经历虫吃、鼠咬、风刮雨淋、日晒几十年的木头,他便知道专属于他的语言来了,这种自然与不被关注让艺术家有了启迪,这是一种被时间所雕塑、打磨出来的东西,是树在毁灭后产生的新的年轮,于是,胡友臣找到了他的艺术语言,并产生了全新的视觉,这是一种融合了诸多语境的表达,是艺术家对生命年轮的致敬。


《2016.7.12》 150X180cm 布面、丙烯、水墨综合材料.jpg

《2016.7.12》 150x180cm 布面、丙烯、水墨综合材料


被抽走色彩的当代年轮


胡友臣是一位从设计领域突围而出的架上绘画艺术家,曾经的职业让艺术家的作品有了温度,虽然绘画创作和设计思维方式不太一样,在绘画的感性与设计的理性之间,艺术家选择了两者的结合,胡友臣说:“我很庆幸做过一段设计”。曾尝试阅读胡友臣的作品,在作品《9p》中,艺术家成功地将视觉中的年轮打碎,然后以当下流行的微信语言将其重新整合在同一表面。通过轮回,使画面又回归至绘画的初始状态。从开始到结束,艺术家从容地表达了他对视觉的态度,看似随意的用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作品的体温。这种随意包涵了来自德国表现主义的技术运用,技术的痕迹从表象上解构了画面的写实性,打破了因写实描述而带来的视觉弱化,让作品具有了视觉扩张的能力。关于视觉的美与视觉的张力之间的逻辑对立,我们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又一次得到了印证。


《意会与误会之三十六》 40X50cm 布面、丙烯、水墨综合材料.jpg

《意会与误会之三十六》 40x50cm 布面、丙烯、水墨综合材料


通过视觉表象,我们似乎能更进一步探讨胡友臣作品的精神指向。“我的作品是我以一种生命体验的方式来完成,它应该带有我生命的气息和自由的灵魂,它是我生命的转化,生命的痕迹”,面对作品,胡友臣这样对我表述。似乎觉得意犹未尽,友臣说:“有时候语言说出来似乎是又似乎不是,总觉得差口气。我想绘画更需要感知,当然从我的画里是能感知到我对东方精神的一些表达和西方美学影响的体现,而更多的是通过绘画来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对个体自由的向往,安静的气质也是我内心的写照,也许能给这个浮躁的世界些许安慰,希望看到我作品的人能通过作品感知这个世界和感悟自己的内心。”


《意会与误会之四》 40X50cm 布面、丙烯、水墨综合材料.jpg

《意会与误会之四》 40x50cm 布面、丙烯、水墨综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