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剑指支付宝微信支付,各罚3万敲山震虎

来源:胡润百富 搜狐 百度百家
作者:Jane
发布时间:2017-05-11

5月10日,央行上海总部公布了对支付宝与财付通(微信支付)的处罚决定,因违反相关支付规定,被各处罚3万元。市场普遍认为,这是央妈发出的一个信号,都“乖乖的,谁都不能凌驾于处罚之外”。

timg.jpg


因违反《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中国互联网2大支付巨头支付宝与微信支付(财付通)在昨日被央行各处罚3万元人民币。此消息一出,引发了市场上有关“支付宝、微信养肥了就要被杀了”的热烈讨论。


0518_1.jpg

 

333.x_large.jpg


事实果真如此吗?对于此事,吃瓜群众们有3大猜测:

 

猜测一:有人搞乱了央行于今年1月份发布的新规

 

早在今年1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一项支付领域的新规定,明确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客户备付金,今后将统一交存至指定账户,由央行监管,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


3778897dab05423ba9f94d1a1f3ed08d_th.jpeg

 

“客户备付金”比例如下:

网络支付业务:12%A类)、14%B类)、16%C类)、 18% D类)、20%E类);

银行卡收单业务:10%A类)、12%B类)、14%C类)、 16% D类)、18%E类);

预付卡发行与受理:16%A类)、18%B类)、20%C类)、 22% D类)、24%E类)。

 

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支付的货款,在收到货并且做出确认之前,一直会存放在支付机构的账户上,这笔钱就是央行所指的“客户备付金”。因为第三方支付的特殊性,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会产生时间差,而这小小的时间差会形成巨大的资金沉淀,这部分资金在银行账户里产生的利息收入,就占到支付机构总收入的11%。也就是说,央行在接管备付金后,第三方支付机构11%的收入就没了。

 

猜测二:微信支付未完成实名认证

 

2015年底,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并且该办法已于去年71日正式实施,按照规定,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机构应该对客户进行实名制管理、对账户实行分类管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对该管理办法表示,央行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反洗钱,在这项工作上头,央行是毫不含糊的,如果实名制做得不够严格的话,那么资金上,本来是线下的金融犯罪,转移到线上就很容易,而且在线上,监管机构无法发现它,由此,对于网络环境,特别是金融网络环境,就会造成很大伤害。

 

据相关数据显示,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网络赌博、金融诈骗、地下钱庄、走私贩毒等洗钱案件频发。仅2015年上半年,蚂蚁金服就向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各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300多份。2015年,全国最大网络赌博116专案,涉9省赌资近5000亿元,其资金大多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地下钱庄、境外网络银行流转。业内普遍认为,账户实名制落实不到位导致第三方支付处于反洗钱监管存在漏洞,这一情况如果得不到改善,不排除央行会进一步政策从严。

 

显而易见,此次两巨头被罚,应该是央行对这两家机构实名制落实情况并不满意的一个表态和警示。

 

罚款并不是央妈的目的

而就在今天凌晨,腾讯内部人士证实,被处罚原因的确是实名问题;而支付宝也表示,在“账户实名制”方面,将“更加严格执行规定要求”。

 

其实,从此次央行处罚巨头事件中传递出一个信号,就是支付机构的巨头,要带头落实好相关规定,为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做好表率。在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央行也由此传递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信心和决心”。